close

 


最近更新文章的速度實在太慢了,本月十二、十三日帶領年輕人上山下海的「青少年部落認同及文化輔導」成長營,只寫了一篇基翬港溺水記(點我),上周日又帶大家到花蓮馬太鞍濕地及羅山有機村走走看看,乾脆就從溼地開始寫起吧,其他部分的話,有緣再慢慢po嚕。


 



 


理事長曾經造訪過馬太鞍濕地,在我先期的行程規劃時,她就強烈建議由「拉藍的家民宿」的拉藍擔任解說員,我們一到現場之後,不能免俗地先排排坐聽簡報,由拉藍先來口頭向大家介紹濕地環境。


 



 


拉藍是阿美族話「路」的意思,他自稱媽媽當年在路邊生下他,所以就取了這個名稱。而拉藍果然是靠這張嘴吃飯的,他解說起來根本是舌粲蓮花、唱作俱佳,信口捻來舉凡生活瑣事、當地民情、服裝打扮都可以說得趣味橫生,如果改天比西里岸想要開解說員培訓課程,他應該是很棒的講師吧。


 



 


馬太鞍濕地最有名的當然就是「巴拉告」捕魚法,這種幫魚蝦蓋國宅的漁法共有三層,最底層是由竹管蓋成地國宅,住的是鰻魚、鱔魚等沒有魚鱗的底棲魚類,中層是由九芎綑綁而成的平民區,住客是溪蝦及螃蟹,最上層細竹枝搭蓋的,住的是上流社會有穿衣服(有魚鱗)的溪魚、吳郭魚等,拉藍站在示範魚池裡,先用樣本為大家解說這項阿美族傳統的生活智慧。


 



 


拉藍可能真的太受歡迎,他只幫我們講解半小時,實地走訪濕地時,改由這位Fly先生接手導覽解說。


 



 


Fly先生雖然不像拉藍會耍寶,但是我覺得他講解的也不錯,像木棧道邊長著幾棵樹豆,他就告訴我們馬太鞍名稱的由來,其實指的就是樹豆,而且還說明樹豆在阿美族社會及豐年祭時所扮演的角色,蠻有趣的。


 



 


這是咬人狗,不小心摸到的話一點也不好玩,所以拍下來留作辨認之用。


 



 


這一天說參訪,其實也等於出來玩,部落裡較小的孩子當然是一起帶出來啦,不過他們現在的理解能力還不太夠,因此只有一些會動的魚、昆蟲或非常奇特的東西,才能暫時吸引他們的注意力。


 



 


鏡頭拉遠點,馬太鞍濕地大概就是長這樣。


 



 


躺在清澈溪流裡的巴拉告國宅。


 



 


另外一邊,則是巴拉告體驗區,已經有蠻多人在裡頭抓蝦摸魚,由於團體下水體驗一次外加喝魚湯,解說費立即飆升為五千大洋,反正要摸魚,比西里岸旁邊的富家溪就很好玩了(有圖有證據,詳閱),因此這次我只安排單純的導覽解說。


 



 


這名身穿藍上衣的阿北,好像是這池巴拉告的「管區」,不過他帶遊客摸啊摸的,我看了很久,也沒看到有什麼魚蝦上網。


 



 


另一群人則是在體驗撒網,同樣的,也沒等到半隻小魚中網,哎呀,泡水開心就好。


 



 


走在岸邊四處亂晃,聽說這片綠色水草都是可以吃的,可惜我沒有記住它的名稱。


 



 


走了一群撐傘遊客,換來一群比較不怕曬的,同樣,我還是沒看到魚。


 



 


原來魚都在這裡了!這些魚已經被大卸八塊,魚肉由工作人員分別盛裝在竹管裡,要給體驗巴拉告漁法的遊客喝,當然這些魚是另外準備的,因為溼地的遊客絡繹不絕,魚蝦再怎麼努力成長,相信也長不過被捕的速度。


 



 


附近還有人在燒火烤石頭,圖中這些滾燙石頭,待會會被放進裝魚的竹管裡把魚燙熟,而這就是阿美族很有名的「石煮法」,Fly說這些石頭溫度高達四百度,什麼細菌、髒東西都死光了,根本不用覺得石煮法不衛生。


 



 


遊客走光了,送往迎來的藍衣阿北獨自收拾著巴拉告的傢私。


 



 


繼續往前走,Fly為大家講解涼亭的由來,他建議我們若要做社區工作,一定要請當地人來施工,就像這個就地取材建成的涼亭一樣,因為施工的人大家都認識,難免會彼此批評指教蓋得好不好,為了怕面子掛不住,施工者常常會帶著工具前來修補,而延長這個涼亭的保固期,如果是由外人來施作,可能領完錢就拍拍屁股走人了吧。


 




馬太鞍濕地其中的一座自然湧泉,水質真的很清澈冰涼。



 


九月份蓮花、荷花的季節已過,同樣屬於蓮花類的台灣萍蓬草,卻照舊在馬太鞍溼地裡持續開花中,不過這項台灣特有種怎麼不叫蓮而叫草?可能是跟其他花開燦爛的蓮花、荷花比起來,台灣萍蓬草的花朵氣勢馬上輸人一截,所以名稱上就含糊其辭地用「草」來帶過~~,這真的是一般台灣人會有的心態啊。
 


下一站,我們將朝「劍柔山莊」邁進,並在那裡解決大家的民生問題。
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日光‧巴西瓦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